在任何事上都斤斤计较、争斗不已的人,其实过得并不快乐。在睚眦必报的争斗心理的驱使下,人们很容易陷入“你死我活”的逻辑推理中,结果导致了我们为人处世上的错误决策。在获取成功的道路上,我们要善于把握大的方向和原则,善于做正确的事。要在学习、人格塑造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,而在个人利益等方面采取隐忍的态度,不为一时的得失荣辱而争斗,明白有的东西要争,有的东西不争。
商业领域中的利益争斗是非常惨烈的,咄咄逼人的进攻策略可以使我们获取主动权,但是它仅仅是一种斗争形式;许多时候,善于退却、避免正面交锋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。
裴行俭初平都支遮匐,获瓖宝,不赀。番酋将士观焉。行俭因宴,遍出示坐者。有玛瑙盘二尺,文彩粲然。军吏趋跌,盘碎,惶惧,叩头流血。行俭笑曰:“尔非故也。”色不少吝。
裴行俭当初平定都支遮匐时,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玉石宝物不计其数。少数民族的将领和士兵都前去观赏。裴行俭设宴,并在宴会上将这些宝物都出示给他们观赏。其中有一件玛瑙盘,二尺长,花纹和色彩绚丽灿烂,非常漂亮。有个士兵捧着它不小心跌倒,盘子被摔破了。这个士兵非常害怕,跪在地上连连磕头,头都流血了。裴行俭笑着说:“你并不是故意的呀!”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一丝吝惜玛瑙盘的表情。
裴行俭的度量之大真是令人钦佩。漂亮的玛瑙盘被自己的部下摔到地上摔碎了,如果是别人遇到这样的情况,肯定会大发雷霆,因为那个玛瑙盘非常珍贵。但是,裴行俭却能够笑对此事,还安慰那位部下。这样,不仅没有让那位部下感到内疚,而且还活跃了宴会的气氛,否则,整个宴会的欢快气氛肯定要被这件事情破坏了。由此,更能看出裴行俭其人通达的处世方式。
事实上,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。想要灵活自如地应对这些复杂的局面,需要我们具有通达的智慧。只有我们能够明事理,能够在遇到混乱的局面时抓住具有全局意义的关键点,不被其他的细枝末节所干扰,不计较一时的得与失,才能采取坚定有效的行动,圆满地解决问题。
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”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态来处世,
那么就可以使我们远离忧愁的困扰,更能使我们获得睿智的处世哲学。“塞翁失马”的故事尽人皆知。老翁的马丢失后,他没有忧愁不已,反而认为“这件事未必不是福气”!当走失的马带了一匹胡人的骏马回家时,老翁又认为“这未必不是祸”!这种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解除人生烦恼的良方,拥有这种生活信念可以使我们实现人生突围和超越。
许围师为相州刺史,以宽治部。有受贿者,围师不忍按,其人自愧,后修饬,更为廉士。
许围师担任相州刺史的时候,以宽厚仁慈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部下。有一个官员收受了贿赂,许围师不忍心将他治罪,但是这个官员觉得羞愧难当,于是之后就修身养性,成为一个廉洁奉公的官员。
当自己的手下官员受贿,犯了错误的时候,作为上级完全有权力对他进行相应的惩罚。这是上级管理下级的手段之一。许围师没有对犯了错误的手下官员进行惩罚,但是,却取得了跟进行惩罚相同的效果。因为许围师以宽宏大量感化了那个犯错误的官员,使他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感到羞愧,他之后便严格要求自己,最终成为一名廉洁奉公的官员。
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固然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,但是凡事过犹不及,如果对别人过于苛求,就会使我们陷入对细枝末节的计较中,而对事情失去了基本的评判。所以,对待关键的环节要坚持原则,在处理事务时懂得退让和模糊处理,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。
我们现在强调要“依法治国”。按照那些成文的规定,对各种犯罪都可以给予相应的惩罚,从而使犯了罪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。但是,我们也同样强调要“以德治国”。“德”有时候虽然不像“法”那样有明文规定,一是一,二是二,可以遵照执行,但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中,儒家“仁”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。我们在“依法治国”的同时,辅之以“德”,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。